性能优化工作分为用户调研、开发、测试三个阶段。用户调研阶段通过人因实验量化体验标准,例如返回桌面操作超过500毫秒即引发用户不满(评分>3分)。这些阈值成为后续优化的基准目标。
开发阶段采用三款核心工具保障性能:
1、O-StrictMode:实时检测性能问题并蓝屏提示,如主线程持锁超8ms或Binder调用耗时;
2、Trace Analyzer:自动化分析Trace文件,过滤无效数据并定位根因;
3、MTrace:解决传统工具(如Perfetto)的调用链缺失问题,通过寄存器读取函数地址和时间戳,结合无锁RingBuffer存储数据,精准定位布局耗时、函数阻塞等问题。
例如某输入法周期性卡顿,MTrace发现每帧的字符串操作累积触发GC,最终定位系统层缺陷。
测试阶段依托三大自动化工具:
1、Touch Go:基于AI图像识别替代机械臂,通过录屏解析帧率变化,识别单场景动画时延;
2、Perf Test:针对长链路场景(如亮屏→启动应用),通过SQL标签切割子流程,统计响应时延、CPU/IO负载等指标;
3、Perf Metric:整合多工具数据,监控版本迭代中的性能波动。
流水线部署中,帧率、丢帧率、单帧耗时等指标以min/avg/max三维度呈现,实现问题快速闭环。 |